在“2021年國際能源變革對話”期間,《中國能源報》記者采訪了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、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、第九屆扎耶德未來能源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李俊峰。以下為采訪實錄
中國能源報: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,我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?
李俊峰:碳達峰、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與社會系統性變革。這一目標對我國來說,既是機遇也是挑戰。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近期與遠期目標,實際上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環境高水平保護,這是一個時代的進步。只要我們鍥而不舍就可以如期實現,促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良性循環、低排放發展的新時代。
中國能源報: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,將如何助力未來我國新能源的發展?
李俊峰:這是我國能源轉型的重要任務之一,向水電、太陽能、風能、甚至核電提供了重大機遇。
中央提出到2030年,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要達到12億千瓦以上,若再加上水電、核能,裝機容量將接近18億,甚至20億千瓦,這對行業發展而言是重大機遇。當然,這一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困難和挑戰,如儲能建設、消納等問題,特別是我國各個地區發展不均衡問題。
2020年,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已接近16%,但仍有不少省份的非化石能源占比低于6%。下一步,實現各地區公平發展,需要機制創新和技術的進步,特別是要充分發揮電網配置資源的優勢。新一代電力系統的基礎是構建堅強、韌性的智慧電網,實現發電系統、輸配系統和電力消費系統的協同融合發展,才能實現這一歷史性變革。